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這份1332字的文件 如何助清華破“五唯”

這份1332字的文件 如何助清華破“五唯”

  4月22日,清華大學發佈了新版《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爲評價博士生學術水平唯一依據,不再將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作爲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

  這一改變的背後,是清華大學前幾天發佈的一份統領性文件——《關於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學術評價制度反映了大學的定位和追求,關乎學校的長期發展。”4月19日,在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工作推進會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完善學術評價制度,是學校在“重要時刻做出的重要事情”,它也是清華進一步提升辦學水平,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1332字的文件 凝聚全校共識

  《意見》並不長,僅1332字,共12條。用邱勇的話說,它是“清華歷史上發表的若干重要文件中比較短的一份”,但反映的是清華大學對於學術評價這一重要問題的共識。

  《意見》指出,要建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評價導向;實施分類評價,強化學術共同體意識。

  在評價標準方面,《意見》強調,要根據學科發展規律、發展目標和發展現狀,制定與之相符合的成果認定、人才引進、職務晉升等方面的評價標準;要把教書育人的投入與成效納入教師學術評價體系。《意見》明確了“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第一學術責任”。

  同時,在評價體系方面,要建立突出質量貢獻的學術評價制度,堅持以能力、質量、貢獻評價人才,強調學術水平和實際貢獻,突出代表性成果在學術評價中的重要性。

  邱勇說,這並不意味着完全不談數量和規模,而是不去追求一般意義上的數據彙總。“我們要堅持學術評價制度中的質量優先。學術成果可以有不同表現形式,但一定要指向高質量方向。”

  《意見》還鼓勵教師以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支持教師參與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並作出實質性貢獻。對此,邱勇再次強調,並不鼓勵去做只有數量意義的“泛泛的”項目合作,還是要服務國家,服務人類社會。

  面向學生,《意見》提出,要完善以促進全面發展爲目標的學生評價制度;以提升質量爲導向,完善學位論文的學術評價標準。

  在學術文化建設方面,《意見》指出,要營造寬鬆包容的學術環境,鼓勵師生自由探索;同時堅守學術道德,對學術不端行爲零容忍。

  《意見》也明確,在評價主體方面要進一步發揮學術共同體的作用,增強學術共同體的自律,尊重學術共同體的學術判斷,發揮學術共同體在學術標準制定和學術評價過程中的作用,完善各類學術組織和學術機構的職責和工作規程。

  修改30多版 顯示濃厚清華特色

  在邱勇看來,學術評價制度事關一流人才培養、一流師資隊伍建設和一流學術成果產出,是促進優良學風建設的一項關鍵基礎性制度建設工作。

  “完善學術評價制度要做到‘知行合一’。其實,這件事是‘知容易’‘共識難’,統一行動更難。”邱勇感慨。大家普遍同意,學術評價不能“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但是具體要怎麼改又怎麼評?

  “這是我經歷的討論人數最多、修改次數最多的文件之一。”邱勇說着,用手指扣了下桌子,“但這個過程是重要的,這樣我們纔有底氣。”

  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介紹,學校早在2018年初就把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列爲年度重點工作,成立了7個部處共同參與的6個專題工作組,同時成立完善學術評價標準專家組。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學校進行廣泛調研、專題討論、文件起草、徵求意見和審議,深度訪談15位院士和100多位教師,面向校學術委員會、院系負

  責人、教師等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6場;組織相關部門從11個事項對可能涉及的“五唯”傾向進行了梳理,在調研基礎上形成了《關於完善我校學術評價機制的調研報告》,總結了評價中存在的一些關鍵問題;反覆徵求相關部處、專家、院系主要領導、學術委員會委員、相關校領導等的意見超過20次,僅徵求學術委員會委員意見就超過200人次,學術委員會直接參與討論修改就達6次。在正式發佈前,《意見》已修改了30多版。

  “我們最激烈的爭論點之一,就是如何把握好數量和質量關係的問題。”清華大學科研院院長方紅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數量和質量兩者對立統一,數量多並不意味着質量高,但沒有一定的數量,可能也難以產生真正的高質量研究。如今的清華大學已經過了那個單純強調論文數量的發展階段,必須重視質量貢獻。不過,數量評價是大家所熟悉的,操作起來也更爲簡單;而在評價中加入更多定性的質量判斷,則更具挑戰。

  歷時一年多才正式出臺,這份文件凝聚着清華人的思考,也具有濃厚的清華特色。“學術評價制度有共性問題,但也有個性的色彩。各個學校可遵循自身定位去制定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自身特色的學術評價制度。”方紅衛說。

  完善評價制度 學術共同體要投入更多

  “這一文件並非是行政機構的外在約束性規定,而是以大學爲主體,融自主和自律爲一體的學術共同體內部的建設性努力。”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史靜寰這樣評價《意見》。

  學術共同體是學術活動的主體。當前學術評價直接關乎學術前途、學者處境和學術機構的生存。因此,完善學術評價,學術共同體必須積極所爲。“學術研究的複雜性使得它僅靠外部力量約束和制裁難以解決問題,必須在學術共同體內部形成強大的學術自主、自律和自潔機制。”史靜寰強調。

  比如,在進行質量評價時,學術共同體就要發揮重要作用。要突出代表性成果在學術評價中的重要性,就需要評價對象提交有限數量的作品,由評審人進行多維度評價。顯然,這種評價方式比“數數”更復雜、也更耗時。方紅衛講了個小故事。他所熟知的一位美國教授,曾是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委員會主席。在評判一個教授是否能夠晉升時,他就需要審閱其代表作。“爲了準確評價一個教授的學術貢獻度和研究潛力,這位主席有時要花上一個月時間。”

  確實,學術共同體需要爲更完善的學術評價制度投入更多。“《意見》也強調,要提升學術共同體成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完善各類學術組織和學術機構的職責和工作規程。”史靜寰說。

  “各項工作我們都有任務清單,整體工作要在2019年完成。”邱勇說。《意見》是一份統領性文件,涉及全校相關制度60多項。爲確保《意見》的落實,清華大學專門成立了完善學術評價制度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同時成立完善學術評價制度工作組,保證相關工作切實執行。

  具體來說,學校同步制定了落實《意見》的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提出了“七大任務”:研究制定符合學科特點的分類評價制度,建設基於學術責任及成就的教師評價體系,完善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學術評價標準,完善大學生榮譽獎勵體系,完善學校、院系各委員會工作規則,改革校內科技獎勵制度完善學術誠信教育和懲戒制度。

  “步子邁出去了,就要堅持下去。”邱勇表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陸男獲7560萬嫁妝!網友見新娘「釋懷了」:難怪這麼多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父母都希望兒女們能嫁自己所愛的,不過在大陸就一名女子因外貌極差一直苦找不到結婚對象,不料父母見狀便開出1618萬人民幣(約新台幣7560萬元)的嫁妝,讓女兒成功脫魯,嫁給一名單眼皮帥哥,引發網友討論,直呼「有錢幹嘛不去整容就好」。 ▲男獲千萬嫁妝!網友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