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荊與柴耙
拙荊與柴耙
台灣年長一輩的丈夫謙稱其妻曰「柴耙」,約莫出自「雅士之妻執帚」之稱。
「柴耙」典自《台日詞典》,掃地用的粗把竹枝。
「柴頭」,棺木或神主牌之俗稱,妻子謙稱其夫曰「柴頭」,對「柴耙」頗有對仗之妙。
妻子的稱呼在古代有黃帝:「皇后、梓童、愛妃、婕妤、夫人、世婦、嬪、妻、妾」等。
民間有「、執帚、賤內、妻子、娘子、拙荊、內人、內子、山妻、山荊、太太」
大陸民間有「婆姨、婆娘、老婆、老婆大人、孩兒她娘、媳婦兒、那娘們兒、對鼻子、老蒯、伢他媽、愛人、內子、家裡的、屋裡的、堂客、姑娘、老妮兒、燒鍋的」
當代時尚的年輕人:「達令、親愛的、心肝兒、寶貝兒」
「婕妤」於漢武帝為女官之職稱,到唐代演化為後宮之官階。
「內子」原為古代卿大夫的嫡妻,典出《禮記》,到了春秋時代演化為尊稱他人之妻,典出《晏子春秋》,到了唐代自稱妻子。
「拙荊」謙稱自己的妻子,典出《西遊記、儒林外史》。
「山荊」謙稱自己的妻子,典出《聊齋志異》
「妻」周朝《禮記》原為「庶人曰妻」,當代白話文演化為男子正式配偶稱「妻」,典出《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
「太太」明時對巡撫以上官員妻子的尊稱,到了明末演化為尊稱已婚婦女《儒林外史》,到了清末演化為僕人尊稱女主人《紅樓夢》。
「夫人」周朝《禮記》釋義「天子的妾」,到了春秋時代《左傳》演化為「諸侯的妻室」,到了戰國時代《呂氏春秋》尊稱妻子,到漢朝《史記》尊稱已婚婦女,到了唐代尊稱命婦,到了當代,姨太太又稱「如夫人」。
「命婦」原指皇帝後宮授有官階擁有食邑之嬪妃《儀禮》,元朝之後,守寡命婦不得改嫁,約莫唐代演化為「內外命婦之分」,外命婦又稱「誥命夫人」,其階級視其夫君而訂,如一品夫人、二品夫人、三品淑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以下皆爲孺人,清朝之後「安人」成為富家太太之尊稱。
以拙夫之官階,鄙人約莫四品恭人或五品宜人之尊,民主時代,掃除階級,稱呼隨之而變,於是「如夫人」演化為「小三」。
女性主義抬頭,於是「西門慶」演化為「小王」。
語文演化曲折離奇,饒富趣味,於此可見。
sofia(2018/December/12)
附資料:
「梓童」之出處,歷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1.據《正字通》:「梓,百木之長,一名木王,羅願曰:室屋間有此木, 餘材不復震。」梓爲木中之貴者,古人以梓爲有子的象徵,皇帝立皇后,不僅是爲了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爲了建子嗣,承大統,以延續和維持王朝的長久統治,因而皇后稱梓童。且「梓」還有以下的解釋:《尚書大傳》引商子曰:「梓者,子道也。」;《詩‧鄘風‧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疏﹞陸機云:「梓者,楸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爲梓。」2.古時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稱做「玉璽」;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來稱呼皇后。3.「梓童」是由「小童」演化而來。「小童」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正配夫人的自稱。《論語‧季氏》中說:「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在宋元時期,由於社會強調倫理綱常,用「小」稱皇后似有不敬之嫌,於是以「子」取而代之,因「子」也有「小」 義,「小童」便衍化爲「子童」。又由於「子」與「梓」之中古聲韻相同,具有同音通假的條件,慢慢地「子童」演化為「梓童」。 請參考【梓童的出處】
皇帝後宮階級分為四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四夫人又稱: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正一品,一妃一人
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正二品,一嬪一人
二十七世婦:婕妤、美人、才人,正三品~正五品,每一婦皆九人
八十一御妻:寶林、御女、采女正六品~正八品,每一妻皆二十七人
「柴耙」典自《台日詞典》http://minhakka.ling.sinica.edu.tw/taijittian/search.php
拙荊:謙稱自己的妻子,典出《西遊記、儒林外史》。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
http://blog.sina.com.tw/sofia/
文章來自: http://blog.sina.com.tw/33853/article.php?entryid=66008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