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輕人來大陸,一般是當台干,如果你在台灣企業的科技公司,從事IT工作,建議你不要老老實實當個程序猿,多參加IT從業者的聯誼活動,廣結善緣,乘著大陸人對台灣人尚且友好,多交點朋友,對你未來跳槽,升值都很有幫助,我知道一些台灣人,來到大陸總覺得大陸人水準差非善類,抱著排斥心態,也不願意了解大陸社會、產業狀況,只是埋頭自己的工作,那麼這些人一旦遇到裁員,只能灰溜溜地回台灣。
2.跟對產業。不要到台商在大陸設立的中小製造企業,特別是那些沒有核心技術實力的製造業,說實話,未來都是會去往東南亞的,中國的人力成本的增長,已經無法提供存活土壤了,所記住不要光看老闆給的薪資,還要看看這個產業在大陸發展的狀況。
有些台商老闆在大陸設的產業只是低水準的製造業,靠逃稅漏稅爭取利潤,本來台商投資大陸就享受稅收優惠,所以嚴格執法下,這幾年來逃稅漏稅被抓坐牢的台商不少人,以至於傳言大陸迫害台商。要知道日本、韓國來中國投資的企業也不少,未見如此大規模被抓的情況,說明華人社會企業誠信度不足的問題,兩岸是相通的。
3,台灣媒體相對比較膚淺,很少深度探究大陸社會的各種狀況和問題,媒體報道總是以偏概全,即便是問去過大陸的台灣朋友,在北京生活的台灣人和在深圳生活的台灣人,口中的中國現狀絕對不一樣。 因此建議年輕人多看看大陸的網站,了解大陸的風俗民情,對查查大陸的資料,了解產業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當地社會中,同樣的一個產業,在大陸北方和南方,也是有差別的,即便是衣服,上海人的偏好和北京人的偏好還是差別不小的。因此台灣人可利用自己細膩的特點,做好定位和分析,針對地做大陸的生意,千萬不要人云亦云,以為大陸人傻錢多,打著台灣招牌就掙錢,其實不然。
4.如果來大陸做創業,最好從事餐飲和IT,原因是,做傳統產業,台商沒有優勢,台灣的財團跟大陸的財團比差遠了,規模效應遠遜於大陸企業,其次大陸各省分銷情況複雜,而餐飲只需要口味好,求的是回頭客,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價格不存在可比性,台灣餐飲在大陸成功案例已不少,可以仿效而行。
其次是IT,台灣的IT產業落後于大陸,光國泰世華的APP跟大陸銀行的app相比,你就知道國泰世華的有多麼粗糙,現在網路時代,同時移動網際網路,手機軟體和遊戲創意可以行銷全世界,大陸TMT行業創投雲集,堪稱錢淹腳,IT創業很容易拿到投資,台灣人比較西化,一直多接受西方的觀點,因此可以從這個方向創新,做世界的生意是有機會的。
2.跟對產業。不要到台商在大陸設立的中小製造企業,特別是那些沒有核心技術實力的製造業,說實話,未來都是會去往東南亞的,中國的人力成本的增長,已經無法提供存活土壤了,所記住不要光看老闆給的薪資,還要看看這個產業在大陸發展的狀況。
有些台商老闆在大陸設的產業只是低水準的製造業,靠逃稅漏稅爭取利潤,本來台商投資大陸就享受稅收優惠,所以嚴格執法下,這幾年來逃稅漏稅被抓坐牢的台商不少人,以至於傳言大陸迫害台商。要知道日本、韓國來中國投資的企業也不少,未見如此大規模被抓的情況,說明華人社會企業誠信度不足的問題,兩岸是相通的。
3,台灣媒體相對比較膚淺,很少深度探究大陸社會的各種狀況和問題,媒體報道總是以偏概全,即便是問去過大陸的台灣朋友,在北京生活的台灣人和在深圳生活的台灣人,口中的中國現狀絕對不一樣。 因此建議年輕人多看看大陸的網站,了解大陸的風俗民情,對查查大陸的資料,了解產業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當地社會中,同樣的一個產業,在大陸北方和南方,也是有差別的,即便是衣服,上海人的偏好和北京人的偏好還是差別不小的。因此台灣人可利用自己細膩的特點,做好定位和分析,針對地做大陸的生意,千萬不要人云亦云,以為大陸人傻錢多,打著台灣招牌就掙錢,其實不然。
4.如果來大陸做創業,最好從事餐飲和IT,原因是,做傳統產業,台商沒有優勢,台灣的財團跟大陸的財團比差遠了,規模效應遠遜於大陸企業,其次大陸各省分銷情況複雜,而餐飲只需要口味好,求的是回頭客,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價格不存在可比性,台灣餐飲在大陸成功案例已不少,可以仿效而行。
其次是IT,台灣的IT產業落後于大陸,光國泰世華的APP跟大陸銀行的app相比,你就知道國泰世華的有多麼粗糙,現在網路時代,同時移動網際網路,手機軟體和遊戲創意可以行銷全世界,大陸TMT行業創投雲集,堪稱錢淹腳,IT創業很容易拿到投資,台灣人比較西化,一直多接受西方的觀點,因此可以從這個方向創新,做世界的生意是有機會的。
很真實也很老實
目前已經在洽談去大陸的事宜
應該下半年或明年會去
所以也問過一些混的不錯的前輩
幾乎就是說融入他們了解他們
千萬別認為台灣人比他們好
大陸這些年進步非常可怕的...
目前已經在洽談去大陸的事宜
應該下半年或明年會去
所以也問過一些混的不錯的前輩
幾乎就是說融入他們了解他們
千萬別認為台灣人比他們好
大陸這些年進步非常可怕的...
fd6863 wrote:
所以也問過一些混的不錯的前輩 幾乎就是說融入他們了解他們
提防台灣自己人比大陸人還要多費心思,你前輩沒講到重點。
iehsu wrote:
提防台灣自己人比大陸人還要多費心思...(恕刪)
台灣人比較想心機
大陸人
都馬直接來得
講好聽點
就是要馬沒事要出事一刀給你斃命不拖泥帶水
我就親眼看過老闆接到大陸員工打來的電話
說甚麼費用沒給他就要怎樣怎樣的
保持平常心,謙虛學習,台灣被媒體偏見操縱很久了!
誠心 推
我覺得寫的很好
其實有些東西在台灣也是適用的
工作不要找低技術、高取代性的工作,因為公司出問題時很容易被fire不然就是被凹加一些奇奇怪怪的工作
而且以後想跳槽時又會發現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時間都浪費掉了
人脈真的很重要,雖然我在這方面能力相當差
我覺得寫的很好
其實有些東西在台灣也是適用的
工作不要找低技術、高取代性的工作,因為公司出問題時很容易被fire不然就是被凹加一些奇奇怪怪的工作
而且以後想跳槽時又會發現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時間都浪費掉了
人脈真的很重要,雖然我在這方面能力相當差
真理踹共 wrote:
1.年輕人來大陸,一般是當台干,如果你在台灣企業的科技公司,從事IT工作,建議你不要老老實實當個程序猿,多參加IT從業者的聯誼活動,廣結善緣,乘著大陸人對台灣人尚且友好,多交點朋友,對你未來跳槽,升值都很有幫助,我知道一些台灣人,來到大陸總覺得大陸人水準差非善類,抱著排斥心態,也不願意了解大陸社會、產業狀況,只是埋頭自己的工作,那麼這些人一旦遇到裁員,只能灰溜溜地回台灣。
2.跟對產業。不要到台商在大陸設立的中小製造企業,特別是那些沒有核心技術實力的製造業,說實話,未來都是會去往東南亞的,中國的人力成本的增長,已經無法提供存活土壤了,所記住不要光看老闆給的薪資,還要看看這個產業在大陸發展的狀況。
有些台商老闆在大陸設的產業只是低水準的製造業,靠逃稅漏稅爭取利潤,本來台商投資大陸就享受稅收優惠,所以嚴格執法下,這幾年來逃稅漏稅被抓坐牢的台商不少人,以至於傳言大陸迫害台商。要知道日本、韓國來中國投資的企業也不少,未見如此大規模被抓的情況,說明華人社會企業誠信度不足的問題,兩岸是相通的。
3,台灣媒體相對比較膚淺,很少深度探究大陸社會的各種狀況和問題,媒體報道總是以偏概全,即便是問去過大陸的台灣朋友,在北京生活的台灣人和在深圳生活的台灣人,口中的中國現狀絕對不一樣。 因此建議年輕人多看看大陸的網站,了解大陸的風俗民情,對查查大陸的資料,了解產業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當地社會中,同樣的一個產業,在大陸北方和南方,也是有差別的,即便是衣服,上海人的偏好和北京人的偏好還是差別不小的。因此台灣人可利用自己細膩的特點,做好定位和分析,針對地做大陸的生意,千萬不要人云亦云,以為大陸人傻錢多,打著台灣招牌就掙錢,其實不然。
4.如果來大陸做創業,最好從事餐飲和IT,原因是,做傳統產業,台商沒有優勢,台灣的財團跟大陸的財團比差遠了,規模效應遠遜於大陸企業,其次大陸各省分銷情況複雜,而餐飲只需要口味好,求的是回頭客,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價格不存在可比性,台灣餐飲在大陸成功案例已不少,可以仿效而行。
其次是IT,台灣的IT產業落後于大陸,光國泰世華的APP跟大陸銀行的app相比,你就知道國泰世華的有多麼粗糙,現在網路時代,同時移動網際網路,手機軟體和遊戲創意可以行銷全世界,大陸TMT行業創投雲集,堪稱錢淹腳,IT創業很容易拿到投資,台灣人比較西化,一直多接受西方的觀點,因此可以從這個方向創新,做世界的生意是有機會的。
大陸人進來說幾句:
第一點,不甚認同。如果在技術職位上,最好還是儘量做到技術專精比較好。人際關係上,跟大部分同事及老闆溝通良好就可以了。老實講,可能是因為你們太注重人情、關係的原因吧,台灣人在大陸普遍給人印象是喜歡拉幫派小圈子。如果你在台企,可能問題不大,如果在陸企或外企工作,最好還是淡化台灣人這個標籤好一些。
第二點,贊同。不過,不是所有的夕陽產業都會轉移到東南亞去。很多傳統產業屬於整個製造業上的一個環節,必須靠近它的上下游行業,搬去東南亞就脫節了。這些年來,台企傳產在大陸,也不是家家混不下去,而是兩極分化。只要企業競爭力好(勞動生產率,品牌之類),可以繼續活得很好。大陸這邊很多傳統產業的企業,靠著定制化服務,利潤不遜於高新產業。
第三,贊同,兩岸相互瞭解不夠,很多事實被浮誇的媒體扭曲了,新聞上看到的東西不可盡信,最好還是自己眼見為實比較可靠。既然過來,融入這個社會很重要。
第四,這點不贊成。台灣怎麼說都是經濟水平比大陸高得多的區域,很多細分的成熟服務行業,在大陸還在起步階段,其中有很多機會,抓住機會,在大陸這個巨型的市場上可以大有所為,所以不要早早給自己畫一個小圈子,限制自己的創業思路。尤其是餐飲業,影響企業存亡的因素太多了,口味只是其中的次要方面,需要從業者高度適應地區的行業特點,我認為特別要慎重。
看完我又忍不住要吐槽了
餐飲業?
大陸有多大?別想以台灣模式去想.資金要多少?邊際效應,周轉金要燒的程度.
不是一般"創業"兩字可以頂的住的(除非你有金主很有力)
客源:
連招牌都不準像台灣一樣是伸出去的,只有平面在店門口.
10公尺外根本不知道這邊有家店.
外送:
大陸可是很靠外送這樣的,特別是小吃.下雪你怎處理外送問題,如何讓熱食到客戶手上?
這些還只是一小部份問題,頂讓到消防過到開業,要多少資金?
一家阿六朋友的2層樓餐廳,3個股東,我問過就最少砸300W RMB下去.
強者恆強大者恆大是大陸不變的邏輯,
太多台灣退休或找第2事業機會去台灣人最多的昆山開小吃店,
一家家倒,能撐下去的就是那幾家
拜託如果樓主沒去大陸生活或創業過,別亂轉貼這種文誤導.
在大陸廣東/蘇州生活過7年的台灣人留.
餐飲業?
大陸有多大?別想以台灣模式去想.資金要多少?邊際效應,周轉金要燒的程度.
不是一般"創業"兩字可以頂的住的(除非你有金主很有力)
客源:
連招牌都不準像台灣一樣是伸出去的,只有平面在店門口.
10公尺外根本不知道這邊有家店.
外送:
大陸可是很靠外送這樣的,特別是小吃.下雪你怎處理外送問題,如何讓熱食到客戶手上?
這些還只是一小部份問題,頂讓到消防過到開業,要多少資金?
一家阿六朋友的2層樓餐廳,3個股東,我問過就最少砸300W RMB下去.
強者恆強大者恆大是大陸不變的邏輯,
太多台灣退休或找第2事業機會去台灣人最多的昆山開小吃店,
一家家倒,能撐下去的就是那幾家
拜託如果樓主沒去大陸生活或創業過,別亂轉貼這種文誤導.
在大陸廣東/蘇州生活過7年的台灣人留.
你知道呷哺呷哺嗎?也是台商開的餐廳,從台式小火鍋一家店開始,現在300家了,公司也上市了,大陸沒有妳說的那麼殘酷,好像什麼都得很大的資本金砸,餐館的口味才是最重要,我也是在台商的餐館吃過飯的,台灣在大陸做出名的餐廳太多了!
特色,還是特色,大陸的餐飲生態變化很大最近兩年你看看西少爺,黃太吉,西貝,都慢慢起來了,台灣人要自信好不好,聽說台灣人普遍比大陸人精明能幹,所以台灣要再次騰飛,應該先有自信!
特色,還是特色,大陸的餐飲生態變化很大最近兩年你看看西少爺,黃太吉,西貝,都慢慢起來了,台灣人要自信好不好,聽說台灣人普遍比大陸人精明能幹,所以台灣要再次騰飛,應該先有自信!
等你去大陸生活個幾年(我說是生活,真的融入大陸社會)
你在來說好不好做容易不容易做.
難道在大陸工作快上百萬台灣人都喜歡做台奴不想創業???
創業誰不是一開始滿抱信心夢想,現實永遠是殘酷的.
當你看到所謂一家家起來前,
你沒看到背後有多少資金要燒,叫"年輕人"去創業,很簡單, 資金,還是資金.
一斷了資金被抽銀根連勝華這種上市公司在大陸都一樣要倒,
'年輕人"在台灣這種薪水那來資金?
先找一票金主再說吧
所以請別亂誤導.謝謝
在大陸做過台奴7年的台灣人留
你在來說好不好做容易不容易做.
難道在大陸工作快上百萬台灣人都喜歡做台奴不想創業???
創業誰不是一開始滿抱信心夢想,現實永遠是殘酷的.
當你看到所謂一家家起來前,
你沒看到背後有多少資金要燒,叫"年輕人"去創業,很簡單, 資金,還是資金.
一斷了資金被抽銀根連勝華這種上市公司在大陸都一樣要倒,
'年輕人"在台灣這種薪水那來資金?
先找一票金主再說吧
所以請別亂誤導.謝謝
在大陸做過台奴7年的台灣人留
本文引用自: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51&t=427494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